|
|
發布日期:2022-04-02 09:48:34 作者:李孟陽 |
突如其來的疫情,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,一時間我們可能會難以適應,甚至還會出現擔憂、焦慮等負面情緒。為此,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的心理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建議,幫助大家調整心態,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。
【學生篇】 1.保持情緒穩定。避免長時間討論負面信息。 2.情緒波動是正常的。如果較長時間處于消極情緒中,要有意識地調節,轉換想法,調整行為。 3.保持健康睡眠節律,早睡早起。保持健康飲食,也要注意個人衛生。 4.探索適合的鍛煉方式,如廣播體操、跑步、街舞、八段錦、瑜伽等。 5.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,按照學校的要求,認真參加課程學習,完成作業。 6.不信謠、不傳謠,不要僅看信息表面,而要根據信息發布方的公信力、支持證據和邏輯做出鑒別判斷,避免受謠言誤導。 7.與家人、朋友、同學等保持積極聯系,彼此表達關心。有情緒波動時可與親友傾訴,可以為壓力較大的親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情感支持。
【家長篇】 1.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,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和習慣,這有利于增強抵抗力。 2.家長應保持情緒穩定,注重孩子的防護措施,但不要過度焦慮和緊張。營造安全、和諧的家庭氛圍,保障孩子內心的安全感。 3.適當安撫孩子,對出現煩躁不安、焦慮恐懼等異常情緒表現的孩子,宜多擁抱、陪伴入睡等,通過增強親子關系重建安全感。 4.對于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,包括疫情、疾病、死亡等問題,家長要保持溫和、耐心的態度,不回避、不批評、不忌諱,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給予適宜的回答,回應孩子的疑問。
【教師篇】 1.學習疾病防控知識,做好個人防護,避免過度焦慮。 2.轉移注意力,不苛求自己。非常時期,老師們有可能要經歷不同的教學模式的轉換,會面臨很多變化和挑戰,難免會出現煩躁、郁悶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況。此時,不要強迫自己,放松一下心情,試著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轉移一下注意力。 3.保證睡眠和運動。在疫情之下,老師們既有繁重的教學壓力,又有校園防控工作,工作量驟然增加。老師們應當合理作息,正常飲食,規律生活,適度運動,充足的睡眠和運動不僅是身體健康的基礎,也是心理健康的保障。身心一體,照顧好身體,情緒也會隨之變好,免疫力也能提升,就能做好各項工作。 4.平衡多重社會角色。特殊時期,老師要合理處理各種關系,轉換好身份角色。在學校里,老師和學生是命運共同體,是戰友,是同伴;在家庭中,很多教師也同為人父,為人母。面臨家中和學校孩子的情感都需要得到較多照顧時,多重角色容易失衡。針對這種情況,教師需要接納自己的有限性,允許自己不是全能的人,暫時沒有辦法兼顧教學與照顧孩子,不因為這件事情而為難自己。所以需要積極尋求家人、朋友和學校等多方的支持,相互理解,相互信任,相互鼓勵從而形成溫暖有力的復課聯盟。

|
|
|